《噢苏珊娜》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乡愁与希望的流浪者画卷,通过旅人对远方苏珊娜的深情呼唤,展现了19世纪美国淘金热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图景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我来自阿拉巴马"不仅是地理标识,更成为游子精神家园的象征,而"带着五弦琴"的细节暗示着音乐作为苦难中慰藉的力量。香蕉与烈日形成的意象反差,既点明南方地域特征,又暗喻流浪途中的艰辛与甜蜜交织的生命体验。副歌部分"别为我哭泣"的恳求式表达,将个人命运升华为对普遍生存困境的诗意观照,使简单的民谣歌词获得超越时代的共鸣。牛仔帽与行囊构成的视觉符号,精准捕捉了西部拓荒时代特有的漂泊感,而"加州黄金"的隐喻既指向物质追求,也暗含对理想彼岸的精神向往。全篇采用口语化叙述却暗藏精巧的韵律结构,使苦难叙事始终保持着轻快的节奏感,这种艺术张力恰恰体现了民间智慧中"含泪微笑"的生命哲学,让听众在欢快的旋律中听见历史褶皱里普通人的叹息与坚韧。